手沖咖啡
手沖咖啡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,只要準備簡單的幾樣器材,加上一點技巧,就能沖出一杯好咖啡。
一杯好喝的手沖咖啡,有幾個需要注意的事項,掌控好這幾個變因,在家享受咖啡不是難事!
核心原則:
新鮮烘焙、新鮮研磨:咖啡豆建議在烘焙完成一周後再使用,並在沖煮前現磨。
研磨粗細:中偏細(約略是二砂粗細),太細會過萃苦澀,太粗會偏酸偏淡。
粉水比例:常見比例 1:15~1:17。例:20g 粉搭配 300ml 水。
水質:建議用軟水或濾水(TDS 約 80–150ppm)。
水溫:90–94℃,淺焙可高一點(92–94℃),深焙略低(88–90℃)
基本沖煮流程(以 V60 為例)
1. 準備
咖啡粉:20g
水:300ml,溫度 92℃
濾紙:先用熱水沖洗,去除紙味並預熱濾杯
2. 注水流程(供參考)
悶蒸(0:00–0:30)
倒入約 粉量 x 2 倍的水(40g),均勻浸潤所有咖啡粉,等待 30 秒釋放 CO₂。
主注水(0:30–1:30)
以小水流由中心向外畫圈注水,直至水量達 200ml 左右。
補注水(1:30–2:00)
緩慢補水至總量 300ml。
等待萃取完成(約 2:00–3:00)
最後水滴完畢,總沖煮時間控制在 2:00–3:00。
當然你也可以像金老闆一樣用一刀流,悶蒸30秒後不斷水,小水流一次注完300cc
品質調整的方向:
太酸 / 太淡 → 研磨再細一點,或延長沖煮時間。
太苦 / 太澀 → 研磨粗一些,或降低水溫。
厚實感不足 → 粉水比調濃(1:15),或注水速度放慢。
風味單調 → 嘗試分段注水(例如三段),讓不同階段萃取更多層次。
小技巧
保持水流穩定、細小,避免大水流沖擊咖啡粉床。
可以輕輕搖晃或攪拌讓咖啡粉均勻萃取。
每次記錄「粉量、研磨度、水溫、時間、味道」,逐步找到最符合自己口味的沖煮公式。